CN / E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京能集团展示全新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联合产业链伙伴深化钒电池场景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次数:42

在京能展区,由京能电力所属京泰发电研发的1.2KW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这个形似行李箱的储能装置,以“京能方案”直击新能源并网痛点,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创新利器。“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配套技术,它能将不稳定的风电、光伏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能。”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此项技术将电流效率提升至94.98%,能量效率达到68.26%,两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京能集团已完成商用级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产品研发,并已实现并网试运。这项突破不仅标志着京能集团在长时储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更为火电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京能集团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在液流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创新能力和战略布局,其核心进展聚焦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自主研发与规模化落地。


实验团队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突破传统密封工艺瓶颈,通过优化电堆流道设计、流速控制及传质均一性,实现了从单体电池到组合电堆的跨越。


至2025年3月,京能电力进一步完成40kW级电堆系统的研发并接入厂用电网,能量效率提升至71.70%,验证了其在长时储能场景下的技术优势——包括本征安全性、超2.5万次循环寿命及功率-容量模块解耦特性,成为火电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支撑。此外,京能集团在专利布局上亦取得突破,其研发的大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采用激光内嵌焊接工艺,解决了多部件装配泄漏风险,显著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为后续GW级产能扩张奠定基础。


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技术迭代。京能集团与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验收40kW级电堆项目,而大连融科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其电堆设计与电解液制备的技术壁垒。


目前,资本不仅关注技术成熟度,更侧重商业化场景的可行性与全球化布局潜力。


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共振推动液流电池站上风口。


国家能源局2024年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中,液流电池占比显著,京能集团参与的8个示范项目覆盖电网侧与电源侧。资本市场估值逻辑随之重构,国资与产业资本成为主力推手,项目估值年均增幅超30%,反映行业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放量期的过渡。预测,至2030年全钒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市场份额将突破15%,装机规模达50GW,这一前景吸引更多跨界玩家入场,如农药龙头海利集团通过并购钒矿探矿权切入产业链上游,构建从资源开采到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此进程中,京能集团等央国企凭借资源协调与项目落地能力,正逐步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其40kW级电堆的并网运行不仅为集团内部储能调峰提供样本,亦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贡献“京能方案”。


展望未来,京能集团计划通过“高效构型设计-大型化应用-核心技术自主化”的三步策略,联合产业链伙伴深化钒电池在零碳社区、光储充一体化等场景的渗透。资本层面,Pre-IPO轮融资活跃度攀升,大连融科等企业已启动上市辅导,预计2026年前后将有3-5家液流电池企业登陆科创板。


随着京能集团40kW级技术向百千瓦级迭代,以及跨界资本持续涌入,液流电池有望复刻锂电产业路径,从示范项目走向平价应用,最终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