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SiC价格持续下跌,市场底部何时到来?
发布时间:2025.04.16 浏览次数:10

一、需求火爆,市场渗透快速提升

据国信证券数据,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主驱模块中,SiC MOSFET的占比已达18.9%,其中800V高压平台车型渗透率约15%,而这些800V车型中,碳化硅的渗透率更高达71%。

与此同时,光伏逆变市场的需求也在急速攀升。预计2023-2033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将从1352亿美元增长至730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38%。到2025年,SiC光伏逆变器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50%。

需求火热,本应是SiC厂商的“黄金时代”,但现实却事与愿违。


二、SiC价格跌跌不休,上游材料率先“沦陷”

SiC价格持续走低,根本原因在于产能扩张远远超过实际需求。

衬底价格大幅跳水

以天岳先进披露的数据为例,2022年至2024年,其SiC衬底平均售价分别为:

  • 2022年:5110元/片

  • 2023年:4798元/片

  • 2024年:4080元/片(同比下滑近15%,创历史最大跌幅)

根据行业反馈,2024年6英寸SiC衬底价格已跌至约3000元/片,而8英寸衬底价格受限于产能与良率,目前仍维持在万元左右。

外延片价格加速下行

天域半导体招股书显示,2021至2024年上半年,6英寸SiC外延片价格变化为:

  • 2021年:9913元/片

  • 2022年:9631元/片

  • 2023年:8890元/片

  • 2024上半年:7693元/片(骤降13%)

天域表示,2024年上半年外延片大幅降价,主要受上游SiC衬底降价的影响。


三、下游器件厂商:订单多了,利润却没了

价格持续走低,严重侵蚀了SiC厂商的利润空间。一方面企业订单增长迅猛,另一方面却陷入了“不赚钱”的尴尬处境。

  • 英飞凌:2024财年Si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但整体利润率却从2023年的26.1%降至20.8%,预计2025年继续下滑至14%-19%。

  • 意法半导体:功率与分立产品部营收下跌22.1%,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25.4%跌至11.9%。

  • 安森美:2024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8%。

  • Wolfspeed:同期营收同比下跌22%,亏损进一步扩大至3.72亿美元。

从数据来看,虽然整个市场规模仍在扩张,但盈利状况并未随着需求增长而改善,反而出现了显著恶化。


四、SiC产业的“恶性循环”:扩产、降价、亏损

按照正常产业逻辑,新兴市场产品价格逐年下降是必然趋势,但2024年以来的SiC降价速度明显超过市场预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 上游材料端产能激增,衬底与外延片价格暴跌;

  • 器件厂商为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被动降价;

  • 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

  • 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客户,对成本控制日益严格。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短期内SiC价格难以企稳。


五、SiC价格何时止跌?

要想看到SiC价格止跌,甚至出现回升迹象,可能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 产业出清加速: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只有经历一轮大规模的产能收缩与整合,市场供需关系才能恢复平衡。

  2. 良率技术突破:提高衬底和外延的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在降价中维持合理利润。

  3. 新应用快速爆发:推动新兴场景,如大功率充电桩、储能市场等快速规模化,扩大需求面。

但以上条件短期内都难以快速实现。因此,从目前产业周期看,SiC价格的“底部”可能尚未到来。


六、结语:价格战之后,谁能笑到最后?

SiC产业的降价潮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淘汰赛。只有那些在技术、成本、规模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企业,才能熬过价格战的严冬,迎来产业复苏后的春天。

短期内价格回升难以预期,但从长远来看,这次价格战或许正是产业成熟的必经之路。熬过了这场行业洗牌的企业,将重新定义未来SiC市场的竞争格局。

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期盼价格止跌,而是如何在价格不断下探的市场环境中,持续优化产品、提高良率,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品抢占市场先机。